专家随笔

她为什么与人交往有障碍?


 

朱倩(化名),女,18岁,大三女生,因性格敏感孤僻,不擅与人打交道被母亲带来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。

家庭及成长情况:家中老大,有一个妹妹,小12岁。父母在外地工作,而且两地分居。父亲性格外向,开朗乐观,在外人缘好,做高管,工作很忙。父亲自从职务高升后越来越自我膨胀,而且还有外遇,不把妈妈放在眼里,只是把妈妈当做照顾家庭孩子的保姆。除了上缴养家的钱外,不承担其它家庭责任,不关心老婆孩子,不做任何家务,在家里就像一个大老爷一样。

妈妈性格外向,但情绪起伏不定。妈妈对爸爸的冷漠无情非常愤怒,经常对爸爸歇斯底里地大吵大闹,对爸爸既恨又爱,既愤怒又舍不得离婚。妈妈由于长期性压抑,故在性方面很放纵自己,与很多男人乱来,过后又非常后悔自责,内心很矛盾,行为很极端,所以情绪也大起大落,有时很高兴,有时很抓狂。

初次心理咨询时朱倩很胆怯,放不开,说话时不敢与人目光对视,熟悉后交流很顺畅,有眼神交流,表情自然,感情很细腻,联想很丰富,思维活跃清晰,没有任何幻觉妄想表现。

朱倩从小在外公家长大,外公是退休工程师,性格很古怪刻板,孤傲清高,心胸狭隘,没有任何朋友,不爱外出,喜欢音乐,能弹一手好琴,喜欢闷在家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。

外婆是退休教师,与外公是完全相反的两类人。外婆几乎是除了吃饭睡觉在家之外,其余时间都在外面,或是与一群中老年人在公园跳舞,或是与人聊天玩耍。

朱倩8岁前几乎都是呆在外公身边。外公不能容忍小孩哭闹,不能容忍小孩活泼好动,要求小孩要乖,要听话,要安静,总之就是要求小孩不要烦他。外公常对小朱倩说:“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,把你丢在垃圾桶里,是我把你捡来养的。”这些话让朱倩从小就没有安全感,不得不乖乖地顺从外公的要求,生怕外公也不喜欢自己,也同样遗弃自己。

小朱倩也曾经愤愤不平过,希望能像别的孩子一样自由自在地玩耍,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、感兴趣的事情。但愤怒有什么用呢?渐渐地不再也不敢有什么怨恨了,乖乖地做一个外公眼中的好孩子,只要成绩好就行,其他都不重要。

朱倩小学成绩很好,老师外公都很喜欢,感觉还挺快乐的。同时也习惯不跟其他小孩玩了,也玩不到一起了,因为朱倩无法体会别人的喜怒哀乐,别人也感觉朱倩是一个怪人。

小学二年级时朱倩的父母意识到外公的教育方法很有问题,于是把朱倩接到妈妈身边。父母还是两地分居,爸爸有时回来看一下。朱倩感觉父母很陌生,害怕父母,在父母面前小心翼翼的,很不自然。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这般萎萎缩缩的,很看不惯,甚至很讨厌这个小孩。在外公那里虽然孤僻没朋友,但朱倩早就习惯孤独了。外公虽然古怪,但还是很疼爱朱倩的。然而回到母亲身边,每天都生活在屈辱紧张恐惧之中,在煎熬中过日子。

妈妈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改造朱倩,想把朱倩改造成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,发现改变了就辱骂孩子,甚至殴打孩子。朱倩变得越来越忧郁,越来越死气沉沉,但她一点都不恨妈妈,她认为都是自己不好才惹妈妈生气的。因为她心里很清楚,外公活不了多久了,在这个世界上她唯一可依靠的人就是妈妈了,她不敢恨妈妈。

在爸爸欺负妈妈时,朱倩还去帮妈妈,结果被爸爸残暴地摔倒在地上,还用脚猛踢,从此对爸爸彻底死心了。

爸爸妈妈长期分居两地,本来感情基础就不深,自从爸爸有钱有地位后,越来越目中无人了。妈妈以为生下一个小女儿可以挽救夫妻感情危机,但自从妹妹出生后,妈妈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,而爸爸丝毫不替妈妈分担,妈妈内心极度不平衡,对爸爸充满怨恨。朱倩自然就成了妈妈发泄愤怒的出气筒,多次被妈妈打骂羞辱,甚至当众被妈妈扒光身上的衣服,但朱倩从来不反抗。朱倩曾多次想自杀。

朱倩走到哪都是一副愁眉苦脸、紧张兮兮的样子,因此总被同学排斥。高中时与同宿舍女生因为小小误会发生激烈冲突,双方打起来。老师勒令朱倩父母带着朱倩去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,否则要被学校开除。于是妈妈带着朱倩来做心理咨询与催眠心理治疗。

最深的伤害往往来自最亲的人,朱倩的性格扭曲只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,因为她生长生活在一个畸形的不安全的家庭里,单纯治疗孩子,父母不改变不配合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。

幼小的时候,我们的衣食住行一切需求完全需要依赖他人,我们期待被爱、被关怀、被拥抱。如果这些需求没办法得到满足,我们就会感受到伤害,并本能地做出反应来保护自己。如果某种伤害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发生,这种自我保护的功能就不断地被强化,形成了习惯性的模式,我们的人格就渐渐地被扭曲了。这种扭曲完全是为了应付不正常的生活环境而形成的。

电话/手机:13530198979
Copyright 2024 深圳市灵通协作心理咨询师 All Rights 粤ICP备14060267号 Reserved
在线客服

微信号:eee111888999